首页

女王调脚

时间:2025-05-23 23:32:31 作者:数读中国 四个“有力”看“两新”政策持续显效 浏览量:13462

  随着天气转冷,各地冰雪游进入旺季,一系列冰雪新项目、新玩法,吸引了众多游客游玩体验,共享冰雪之乐。

  吉林长白山

  借助温泉资源 打造雾凇漂流体验

  近段时间,吉林长白山进入冰雪旅游旺季。位于长白山脚下的不冻河漂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,人们乘坐皮筏艇顺流而下,欣赏独具特色的冬日雾凇美景。

  寒冬之日,游客们在长白山脚下乘坐皮筏艇,顺着蜿蜒的河道漂流而下,赏两岸雾凇,开启冰水交融的梦幻之旅。长白山温泉资源丰富,温泉水汇聚成大小河流,水温常年保持在4℃以上,即便在寒冬也是流水潺潺。而冬季河水和空气的温差,还造就了美丽的雾凇景观。

  游客:沿途我们最喜欢看的就是雾凇,非常开心,非常惊喜。

  今年入冬以来,长白山共开放了十余个雾凇漂流体验点,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,为当地冰雪经济注入新活力。

  山西大同

  冰雪季活动开启 享受冬季魅力

  在山西大同,当地也启动冰雪季活动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。大家尽情驰骋在雪道之上,感受着速度与激情。

  这是大同冰雪季大众滑雪公开赛活动现场,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的400余名运动员同场竞技,展开单板和高山滑雪项目的角逐。他们身姿矫健,动作娴熟,划过雪道时扬起阵阵雪雾。此外,当地还专门推出公益培训,由专业教练指导大学生学习滑雪技能,体验冰雪快乐。

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 查艾伽:我觉得滑雪就是一个比较刺激,让人努力向上,也容易有成就感的一个运动。

  在今年的冰雪季活动期间,当地还将举行滑雪、滑冰、冰壶等十九项冰雪赛事和活动。

  四川成都

  创新消费场景 激活冰雪经济

  不仅在北方,冰雪经济的热度也在南方不少城市升温。这两天,四川成都就迎来今年入冬以来的首次降雪天气。各种室内室外的冰雪活动热闹开启。不少商家创新消费模式,让市民游客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。

  在成都的这家室内滑雪场里,每天一大早,就有不少滑雪爱好者前来练习滑雪。

  滑雪爱好者 宋薇:在第一次滑雪之后就觉得这个运动居然这么有魅力,然后就从那一天开始喜欢上了滑雪,经过自己慢慢努力已经可以上中级道了,之后再上高级道。

  目前,成都的各类冬季项目场馆已多达60余处,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200万。不少商家推出“冰雪+旅游”“冰雪+研学”“冰雪+运动培训”等消费模式,激活冬日旅游市场新活力。

  成都某室内滑雪场负责人 于荣晖:今年整体同期对比客流增长近20%。

  都江堰市文体服务中心主任 杨超: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四川省第七届冰雪季活动的开展,发行2000万的冰雪消费券,进一步带动我们的“冷冰雪”向“热经济”的转变。 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年北京链家提供4000个校招岗位 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就业

全球文明倡议的目的之一是实现在沟通层面缓解冲突的目标,在确保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世界上绝大多数冲突发生在跨文化对话水平较低的国家,而其中的大多数冲突则是文化冲突。各国往往高估对手的敌意,即高估其冲突能力和解决能力。沟通不畅会不断激化现有的冲突,从而增加发生新冲突的风险。加强沟通是实现和平与和谐的关键。

房贷利率重定价日能调吗?多家银行回应

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,本国人民最有体会,也最有发言权。曾几何时,出国留学就业一度成为风潮。如今,归国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海外学子的选择,近些年还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“归国潮”。为何有此巨变?说到底,就是人们看好国家的发展前景,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和向往。人民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、最深厚的力量。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,我们就有了战胜困难、创造奇迹的最大底气。

泰国开始打捞“素可泰”号护卫舰

据了解,假期期间,广东各地围绕本地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,有效丰富民众假日文化生活。其中,珠海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,举办斗门非遗民俗文化美食嘉年华,各类美食活动融入了非遗民俗、中秋灯会等文化元素;汕尾市在陆丰上海村外滩旅游区举办“2023年陆丰市国庆节风筝嘉年华”活动,通过放飞30只海洋主题风筝,烘托双节氛围。

广东江门启动抗震救灾Ⅲ级应急响应

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中国小家电市场已经饱和,企业必须拓展海外市场。目前,中国小家电产品质量提升了,价格也有竞争力,现在需要提高品牌认可度。(完)

南京通报“2·23”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情况

2月19日,梅西通过视频再次作出回应,重申当时存在伤病情况,并表示:“我对中国球迷抱有特别的感情,并将继续如此,希望不久之后能再见。”

相关资讯
湖南多举措提升外籍来湘人员支付便利

四是铁路科技自立自强成果丰硕,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。国铁集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作用,牵头组建铁路科技创新联盟,广泛联合全社会优势科研力量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坚定不移走中国铁路特色自主创新道路,不断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。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,高速、高原、高寒、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,形成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,构建了涵盖高铁工程建设、装备制造、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,京张、京雄智能高铁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,京沪、京广高铁等主要高铁通道实现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,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。深入实施“CR450科技创新工程”,搭载57项新技术部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实现明线单列时速453公里、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水平大幅跃升,基本建成一体化的铁路现代信息基础设施。加快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化,目前国铁集团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达1219项,基本形成了系统完备、先进适用的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。中国铁路累计主持UIC、ISO和IEC国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300余项,UIC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,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。

热门资讯